名称由来
锡林郭勒,蒙古语意为“丘陵地带河”,因锡林郭勒河及其 流域的大草原广布于高原、丘陵地带,故自蒙元以来驻牧于这一带的蒙古人称这一广大区域为“锡林郭勒”。13世纪中叶,蒙古 人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起了元代第一个都城——上都城,元世祖 忽必烈在此即位。元亡后,锡林郭勒草原为蒙古大汗直属的察哈尔部驻牧地。明代晚期,清朝(前身为后金)兴起,这里在17世纪30年代 就成为清朝的领地。清崇德、顺治、康熙年间,对锡林郭勒河一 带的苏尼特、阿巴嘎、阿巴哈纳尔、浩济特、乌珠穆沁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、右翼二旗,共十旗,均设札萨克,会盟于锡林郭勒 河北岸的“楚古拉干敖包”山上,将这一蒙旗联合体命名为锡林郭勒盟。
饮食文化
食品主要有三类,即肉食、奶食、粮食。早晨、中午一般喝奶茶、吃奶食、肉食、炒米,晚上吃手扒肉、面条、饺子等。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,奶食有黄油、白油、奶皮子、奶豆腐、酸奶酪等。其中黄油、白油、奶皮子是奶食中的佳品,味道纯香,营养丰富。以正蓝旗的奶食品制作精细,颇有名声,正蓝旗曾是清皇室制作奶食的地方。饮料主要有三种:奶茶、酸马奶和奶酒。奶茶是主要饮料,一日三餐都有。奶酒含酒精度不高,醇香可口。酸马奶解热止渴,营养丰富,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饮料。肉食主要是吃牛、羊肉,也吃骆驼肉、马肉、黄羊肉、野兔肉、旱獭肉。吃法有几十种,其中享有盛名的有手扒肉、羊背子、全羊等。手扒肉香嫩可口,是牧区最常见的一种吃法。羊背子和全羊为上等食品,作法和吃法都比较讲究。驼、熊掌、鹿尾、飞龙是蒙古民族的珍品,只有在盛大宴会上才能食用。过去蒙古族牧民受喇嘛教的影响,不吃鱼,但这种习俗已逐渐改变。